欢迎光临~乐鱼网官方网
语言选择: 中文版 ∷  英文版

新闻中心

科创新势力 产业新高地

时间: 2024-01-10 07:10:49 |   作者: 新闻中心

  广东省提出,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构建以广深港、广珠澳科学技术创新走廊为主轴,其他城市协同支撑的创新格局。

  在广深港科学技术创新走廊重要节点,有一颗璀璨的创新“明珠”——光明科学城。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24个重大科学技术创新载体加速建设,创新要素源源不断集聚,发展动能越发强劲,正崛起为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创新人才集聚地,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势头迅猛的“科创新势力”“产业新高地”。

  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光明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113.16亿元,同比增长8.4%;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28.02亿元,同比增长7.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突破650亿元,占GDP比重近六成。

  创新到科学城,创业到光明区。光明科学城已唱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强音,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一线生动实践。

  在光明生命科学园合成生物研究大设施4楼,透明玻璃房内的DNA转化与涂布功能岛内,机械臂正熟练地把多个生物试剂和样品准确地放进微孔板。在各种自动化设备的高效配合下,科研人员正在开展免疫细胞研究。

  这样的功能岛,在研究大设施里共有40个,每一个都相当于一条“生产线”,通过快速、低成本、多循环地完成“设计—构建—测试—学习”的研究闭环,可以实现人工生命体理性设计合成,相当于一座智能化的“生物铸造工厂”。

  与研究大设施仅一连廊相隔的,是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全球首个跨物种、全尺度的脑科学创新科研平台,这里包括脑解析、脑编辑、脑模拟三大模块,可以支持重大脑疾病治疗药物和检测试剂、诊疗仪器的研发和产业化。

  当前,光明科学城正围绕生命、信息、新材料三大主攻方向,全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合成生物、脑解析与脑模拟、鹏城云脑Ⅲ、材料基因组、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等9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串珠成链。9大设施将全部面向全球科研机构、企业、个人开放共享,为国内外科研工作者提供大型科研物质条件。例如,作为领域的高端研发基础设施,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建成后可为领域研发提供高通量样品制备、测试及表征,可大大缩短新材料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研究型高校纷至沓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全面投入使用。深圳医学科学院致力于打造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南方科技大学光明高等研究院已开工建设,将布局建设先进光源中心、低温物理中心、生命医学中心等8个科学中心。武汉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也陆续在光明科学城布局创新资源。

  以产业化为导向,光明科学城的创新源动力,正在助力打通一条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发展新路。

  用科学技术创新激发新质生产力,用新质生产力牵引新型工业化,光明区不仅跑出了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加速度”,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等优势产业长板更长,也找准了未来产业发展突破口,正在合成生物、脑科学产业等新赛道上闯出一片新天地。

  位于光明区的贝特瑞是一家本土成长起来的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头羊”,是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其三大业务板块包括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先进新材料。作为全球锂离子负极材料龙头企业,贝特瑞拥有锂离子负极材料完整产业链。2022年负极市场占有率26%,13年出货量全球第一。2022年正极高镍三元市占率12%。

  贝特瑞是光明区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的“中流砥柱”。光明区以“稳增长、高质量”为导向,联动科研经济,夯实工业本底,用实际行动推动,加快建设工业强区;大力推动“8+5”产业集群建设,具体包括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高端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合成生物、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等5大未来产业集群。

  在前期“8+5”产业集群专项政策细分梳理的基础上,为了让政策覆盖面更广,与产业扶持政策形成互补,光明区出台制造业高水平发展政策措施,从夯实制造业发展基础、加快制造业创新升级、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7个方面,支持各类制造业企业扎根光明、做大做强。

  光明区还高标准规划打造四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布局建设大湾区智能传感、半导体等6个“平方公里级”新型产业社区,发挥各关键要素对的基础资源和引擎带动作用。

  目前,光明区已形成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高端等500亿级产业集群,集聚百亿级企业12家、上市公司32家、国高企业191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51家。

  高端科技人才是未来全球产业竞争的稀缺资源,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光明、扎根光明,赋予了光明科学城强劲的发展动能。

  11月21日,由颜宁担任创始院长的深圳医学科学院在深圳市光明云谷国际会议中心宣告成立。

  11月22日,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深圳有包括颜宁在内的多位科学家上榜。

  如今,光明科学城已累计引进包括颜宁在内的20余支院士团队入驻。引进、培养各类人才18.21万人,各领域高层次人才突破2300人,科研院所人才突破5400人。

  光明区正以更加积极的“新”举措、更加开放的“新”姿态,不断打造区域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新优势,奋力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地。

  光明加大人才发展投入,人才投入的一般预算比例从1%增长至3%,增长近3倍,到2025年预计资助总经费将超过5亿元;在深圳率先推出海外引才伯乐奖,激发用人主体和社会力量引才积极性,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海外科技人才、海外工程师等高精尖缺人才,首批资助35家单位,涉及奖励金额近700万元,推动海外人才项目申报量同比增长363.2%;发布深圳首个区级“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涵盖7个重点产业子类和117个关键岗位,面向全球发布招贤令,两届“万名博士聚光明”活动吸引200余位博士人才参加,签约率达80%;坚持“不为所有,但求所用”,将用人单位以项目合作等方式柔性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范围。

  此外,为人才提供人才保障房、国际青年驿站、青年人才驿站、酒店四类住房;教育服务积极解决境外人才子女入学问题,与深圳曼彻斯通城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开展战略合作,为人才子女提供“百人千万”奖学金;生活服务创新性地推出“市场+商业资源+应用场景”人才服务新举措,衣食住行文体娱全方位惠及人才;金融服务为人才提供“人才贷”“惠青贷”等多种专属资金支持,与全区10家银行开展合作,为人才提供利率优惠。

  累计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逾3.7万套,“十四五”期间,预计新增开工建设筹集公共住房4万套

  拥有各类公园279座,公园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5%,绿道、碧道超过200公里,人均绿地面积全市排名前列

  全区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21.94万平方米。2022年末,全区共有图书馆46座,藏书量316.45万册;体育场地面积达293.74万平方米

  打造“两站四线”现代铁路体系(光明站、光明城站、广深港高铁、赣深铁路、深莞增城际、深广中轴城际),到2025年,投入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年,光明区新改扩建30所学校,新增义务

  公办学位4.5万个、高中学位1.11万个2023年底全区总床位数将达4700多张。预计2025年总床位数突破1万张,每千人床位数将达8.4张

  光明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下称“脑创中心”)7楼,一间间生物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这是布林凯斯(深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布林凯斯”)的所在地。

  布林凯斯是一家专注于工具病毒载体研究及转化医学研究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20多项自主

  ,神经环路示踪工具病毒、基因治疗和溶瘤病毒载体等研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脑创中心,集聚的都是像布林凯斯这样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前沿产业搏风击浪的企业。抢抓前沿产业浪潮,光明科学城建设了全国首个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首创了“Science-Hub-Ventures”即“科学+资源共享+资本”深度融合以及“携智入驻”综合转化模式,实现企业与科学家资源的共享,开辟“政、产、学、研、资、用”一体化的创新模式。目前,脑创中心建设有组织成像和神经光学技术平台、实验动物技术开发与应用平台、神经信号采集分析与脑机接口技术平台等11个技术平台共500多套设备,已组建一支专业的产业转化服务团队,支持脑科学前沿技术低成本验证和高效率转化。

  此外,光明科学城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学技术基础设施可与脑创中心形成差异互补,提供强大后盾。以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为代表的脑科学人才团队掌握了多项前沿关键技术。

  脑创中心还围绕产业转化的关键痛点和共性需求,打造了全国首个“拎脑入驻”型专业孵化赋能平台,已帮助多家入驻企业成功嫁接临床、客户、供应商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以及融投资支持。目前,落户光明的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企业共获得国内超过60家包括红杉、深

  等知名资本的关注和投资,累计融资规模超过2亿元,估值超过50亿元。来自政府的支持引导为未来产业崛起提供了重要支撑。深圳市提出,未来10年到15年,将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打造成深圳市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2022年8月19日,《深圳市光明区关于支持脑科学与类脑智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为全国首创,最高支持金额为1000万元,支持力度空前。2022年10月脑创中心试运营以来,已成功吸引了超40家脑科学产业领域的企业落户光明,成功孵化“毕业”企业4家,估值超50亿元。2023年5月,第一批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企业认定通过6家,都是脑创中心服务的企业。

  分子生理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副所长闫致强说:“这里最好的地方是以人为本,对科学家采取信任的态度,给科学家经费支持并不是看你项目申请的内容是什么,而是选好人后给你自主权,让你选择看中的东西去做,这是符合科学规律的。”

  系统与物理生物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彭琴说:“在深圳湾实验室有德高望重的实力派前辈引导,有自由探索与联合攻关相结合的发展策略,有切实以科学家为中心的科研管理和服务体系。”

  百瑞创新中心主任贺耘最看重这里强大的技术平台、优秀人才聚集和良好科研氛围、基础研究和转化高度融合的理念,“我们的年轻同事多,追求创新而且脚踏实地,基础研究与转化人员在一栋楼里,随时交流,有好东西就赶快转化”。

  这个“以科学家为中心”的新型研究机构,是广东省、深圳市建设粤港澳国际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第二批广东省实验室之一。

  自2019年启动建设以来,深圳湾实验室实行“以才引才”策略,聚集了数十位领军人才,在系统生物学、计算化学、化学合成、药物开发、单细胞分析等学科领域形成国内人才聚集地,全职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人才和具有成功产业转化经验的稀缺人才,全职率88%居全省实验室首位。引进的百余位PI中,以青年人才为特色,其中50多位为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等全球Top100高校或科研机构的80、90后年轻研究人员。

  深圳湾实验室建立多维度人才评价体系,主要围绕创新价值、工作上的能力、科研成果、产业贡献、学术影响等方面,以国际同行评审的方式,进行全方位客观评价,促使人才潜力得到最大释放。

  在开展前沿性、基础性科学研究的同时,实验室注重研究成果向产业的转化研究,已布局三个转化中心,成为基础科研与应用转化齐头并进的先锋。

  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众多“大脑”的共同努力下,深圳湾实验室已启动自由探索项目百余项,累计获批国家、省各类纵向项目168项,累计获批经费

  额逾2亿元,并发表高水平论文1500余篇。目前,深圳湾实验室在自主研发分子科学软件、RNA结构预测、PET成像设备等生物医药、科学仪器、医疗器械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截至2023年10月,深圳湾实验室已申请专利2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