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12-31 13:44:32 | 作者: 新闻中心
“5年前,临港的集成电路公司数不足5家,截至目前,我们初步统计,临港集成电路企业的数量已超越了300家。”
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临港化合物半导体论坛上,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处长陆瑜表示,自临港新片区2019年揭牌成立至今,作为四大重点产业之一的集成电路已覆盖芯片设计、制造、材料、装备、封测、核心零部件等全产业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通信、光电等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化合物正在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基石。陆瑜指出,特别是在汽车和领域,碳化硅正处于快速地发展阶段;而在消费电子的射频领域,氮化镓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所谓的化合物,主要指砷化镓(GaAs)、(GaN)和(SiC)等第二、第三代半导体。相比第一代单质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具备高功率密度、低能耗、抗高温、高发光效率等特性,在射频、功率器件、光电子及国防军工等应用领域优势显著。
据介绍,临港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目前也已具备一定基础,建成、、砷化镓等化合物半导体产能的晶圆制造商包括上海天岳、上海新昇等。
例如,作为国内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天岳先进(688234.SH)于2020年在临港成立全资子公司上海天岳。在今年9月初披露的一份投资者活动记录中提到,公司临港工厂的产能产量稳步提升有力保障了客户订单的持续交付。
截至2024年上半年,上海临港工厂已能达到30万片导电型衬底的产能规划。临港工厂二期8英寸碳化硅衬底扩产计划正在推进中,公司将分阶段达到规划中的8英寸衬底产能。据天岳先进披露,依据市场情况临港工厂可实现约100万片产能,将是公司导电型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
在当天的论坛现场,全球LED光显龙头深圳市洲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300232.SZ)与司南半导体超级孵化器孵化企业红与蓝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下称“红与蓝微电子”)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在研发技术、市场拓展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一同推动氮化镓技术在光显领域的广泛应用。
解决方案副总裁张严博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显示已发展到Mini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cro(微发光二极管)技术,这对节能的要求更高。”其提到,洲明科技和红与蓝微电子的合作将使得电源模块效率提升,从而使整个显示屏更加节能。
“双方也都很有强大的研发能力,能够迅速实现产品的整合落地。”张严博同时强调。
实际上,洲明科技此前在临港就有着不少客户,随着此次和红与蓝微电子的合作,未来将更具想象空间。“洲明科技可能会在这里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因为临港现在整个产业链链条比较广,也比较领先。”张严博表示。
论坛现场,临港集团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红与蓝微电子、上海聚悦检测、华大九天科技公司还共同为司南半导体超级孵化器生态联合实验室揭牌。四方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宽禁带联合检测实验室,旨在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的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和检测水平。
“临港新片区作为国家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和科学技术创新高地,将充分的发挥产业优势,通过优质的政府服务推动化合物半导体的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探索化合物半导体技术的未来和发展,推动产业创新加速突破。”陆瑜现场强调。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临港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从2019年的不到10亿元到2024年有望突破400亿元,未来三年产业总规模目标则力争实现800亿元。陆瑜此次也提及,4年前正式揭牌的东方芯港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目前也已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度最高、产业顶级规模、产业创新力最强的基地。
“企业到临港来,肯定能找到上游的供应商,也能够找到下游的客户。”陆瑜强调,产业链的高效匹配和对接慢慢的变成了临港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一个核心优势。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提到的司南半导体超级孵化器则是临港科技投资公司打造、聚焦半导体产业的专业孵化器,其重点布局了化合物半导体和车规芯片方向的产业服务能力。
临港集团副总经济师、临港科司董事长翁巍在论坛上表示,司南半导体超级孵化器依托临港新片区化合物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优势和临港集团丰富的海内外人才、资本以及园区资源,聚焦于宽禁带半导体、车规级芯片领域,打造“产学研转化-专业服务-科技金融赋能”的特色孵化模式。“帮企业专注于先进产品的研发设计,在集成芯片、软件定义、新型架构、多元应用等新赛道实现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