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7-04 08:46:13 | 作者: 家居及玩具
日,韩国某研讨团队声称发现了一种潜在的“室温常压超导体”。这一音讯敏捷在全国际内引起热议,还引发了科学界乃至民间科技爱好者对试验效果的复现热潮。
可是到现在,还没有一点一个复现效果能彻底印证韩国团队的“严重发现”。印度国家物理试验室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两项试验均没有观察到“LK-99”的超导痕迹。东南大学科研团队宣告测到“LK-99”样品零电阻的试验效果,但并非在室温下,而是在110K(约-163℃)的低温条件下,而且并没有测到该物质应该呈现的抗磁性。
近来也有国内视频博主声称“LK-99”倒挂悬浮成功,但现在已删去视频并抱歉称视频所用样品并非“LK-99”,无超导性。
那么,终究什么是“室温超导”?关于“室温超导”现在咱们又知道些什么?面临关于超导技能的“严重打破”,咱们普通人又该怎么做?荔枝新闻为你快速科普。
不同的物质资料,依据它们的电流传导体现,可大致分红:绝缘体、半导体与导体。
影响资料导电功能的,是电阻,也便是物流阻止电流通过的才能。电阻的巨细,往往与温度相关。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末林昂内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在试验中偶尔发现,在-269℃,水银的电阻忽然消失,昂内斯把物质的这种状况称为“超导态”,把电阻忽然变为零时的温度叫做“超导临界温度”。
电阻为零,电流就能够在这样一种资猜中“无阻畅游”。所以,能在特定温度下完成零电阻的导体,就被称为“超级导体”,也便是超导体。
超导体除了零电阻的特性,还有第二大特色“彻底抗磁性”。即在超导态下,超导体对外部的磁场彻底排挤。
超导体的“彻底抗磁性”,是在1933年由瓦尔特迈斯纳和罗伯特奥克森菲尔德两位科学家发现,因而,超导体的彻底抗磁性现象也被命名为“迈斯纳效应”。
所以,今日人们判别一种物质资料是不是超导体,只需认准“零电阻”和“彻底抗磁性”两大目标。
“零电阻”的特性,意味着超导体能够将远程输电的本钱打下来无需杂乱超高压技能,电力远程运送简直无损耗。
“彻底抗磁性”, 能够让超导体在磁场中悬浮,假如用于磁悬浮列车,能够用更低的本钱完成更大规模的高速轨道交通。
此外,在医疗设备、精细仪器、电子通讯、航空航天等多个范畴都期待着超导技能的更大打破。
究竟,现在人类已知的物质,要进入“超导态”,首先要到达很低很低的“超导临界温度”动辄便是零下一两百摄氏度,对环境和设备要求太高,还难以广泛应用。
所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进步超导资料的临界温度,寻觅相对以往低温超导体的高温超导体。当然,这儿的“高温”是指相对于绝对零度而言。
100多年来,全球很多科学家投身其间,寻觅新的超导体,不断的进步超导临界温度。
1986年,IBM的科学家柏诺兹和缪勒,在一种氧化铜资猜中发现了高温超导性,能够在35K(约-238℃)的温度下变成超导体,大幅度进步了超导临界温度,因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9年,由美德两国科学家组成的研讨小组通过试验证明,高压下的氢化镧在250K(约-23℃)中具有超导性,这是现在已被证明的超导临界温度最高纪录。
可是,现在发现的超导资料仍然低于0℃,而要完成室温超导,即在挨近室内温度的条件下进入超导,仍是科学界难以企及的愿望。找到室温超导体,因而被视为凝聚态物理学的“明珠”。
人类研讨超导的前史只要112年,但相关研讨迄今已取得五次诺贝尔奖,足见其在当今科学研讨中的重要价值。科学家们指出,室温超导技能的打破,改动的将不仅仅是人类物理学和资料学的认知,更将极大地改动这个高度依靠电力和精细电子设备的人类社会,直接助推第四次工业革命。
可是,最近几年关于室温超导的一些“打破性发展”,引发了更多的质疑与批判。
2020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兰加迪亚斯(Ranga Dias)和他的搭档在《天然》杂志上宣布论文称,一种含碳、硫、氢的化合物能在约15摄氏度下体现出超导功能。音讯一出,轰动一时。可是,2022年9月,《天然》杂志撤回了这篇论文。
本年3月,迪亚斯团队再次声称,在一种掺氮的镥氢化物中,发现挨近常压下的室温超导现象,但这项“效果”,至今还没得到国际其他团队的重复验证。
本次遭到广泛重视的韩国团队,其“超导研讨效果”也风波不断。他们的两篇论文,最早发布于预印本网站arXiv,并未承受任何同行评议。多位业界专家对文章数据特征与室温超导定论宣布了质疑。
与此同时,“LK-99”的面世,尤其是其对试验环境和制作设备相对简略,掀起了全球学界乃至民间科学爱好者们仿效试验的热潮。
8月3日,韩国超导和低温物理学会对外发布声明称,该团队声称组成的物质“LK-99”还不能被证明为室温超导体。而在部分出资市场上趁机炒作的一波“超导热门”,在狂欢往后只落得一地鸡毛。
人类对室温超导技能和抱负超导体的探究正在加快推动,新效果出现的频率一定会大幅度的提高。可是,基础科学的研讨专业通俗,让其部分所谓“打破性研讨效果”真假难辨,即便是本范畴内的学者专家,想要精确地验证点评,姑且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又遑论隔行隔山的普罗群众?
在荔枝新闻此前的采访中,国内顶尖的超导专家提示大众:坚持对科学好奇心与热心当然可嘉,但更要小心翼翼,不要受相关“小道音讯”的鼓动,更别被市场上某些概念体裁炒作搭进去自己的血汗钱。